7月1日,首批獲準公開發行并在精選層掛牌的穎泰生物、艾融軟件開啟申購。在具備精選層投資資格的120多萬個人投資者中,不少也提前開通了網下或網上打新資格,以期能第一時間分享這場盛宴。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個人投資者,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人積極參與網下詢價配售,有人瞅準網上打新機會,還有人因身為原始股東受限只能白白錯過。鑒于近期新股發行密集,打新資金循環使用成為多位投資人的共識,但對于后續打新如何參與,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想法。
有人歡喜有人愁
“相比主板,新三板公開發行網下申購的市值門檻只需要1000萬元,我們現在也可以享受到新三板的制度紅利,終于圓了一個網下申購的夢。”投資者周運南說。
周運南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早在今年4月,自己便已申請開通網下打新權限。“在我們投資者交流群里,那時我便動員大家趕緊開通,畢竟網下申購中簽率肯定比網上申購要高。”
不過,周運南透露,自己并沒有參與首批兩家企業的打新。“第一批打新參與的資金肯定是最多的,于是我選擇參與第二批打新,即使失敗了資金也可以馬上去參與第三批,這樣成功率會更高一些。”
還有一些投資者布局得更早。“今年2月我已將主板資金大量轉移到新三板市場,并提前購買了一些準精選層的股票。”參與了7家精選層公司公開發行網下詢價的楊軍(化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然而遺憾的是,因為自己在公開發行前擁有股份,因此參與部分公司的網下詢價都以失敗告終,進而無法申購。
一些投資人更傾向于先參與網上打新,再根據收益情況決定是否參與網下。“我就直接參與網上打新了,雖然中簽率會低一些,但如果首批打新能有足夠收益,那么也會考慮把資金集中后去開通網下申購資格。”另一名投資人趙升(化名)表示。
循環打新成共識
7月2日至9日還有12家公司開啟新股發行申購,節奏之快也令許多投資人左右為難:有限資金量情況下如何確保中簽率盡可能高?
“我建議投資者集中資金打一只股票,然后循環利用資金,鑒于資金T日申購后到T+3日才能再使用,經過測算面對整個7月可能發行的新股,同一筆資金可能最多只能循環5次,因此必須精準決策確定參與申購的標的。”周運南說。
“資金安排很重要,我是以自己想要申購的股票為核心,確保有資金能參與打新前提下再布局其他個股。”趙升告訴記者,因為看好7月6日開啟申購的貝特瑞,為防止趕不上申購,自己只選擇在7月1日參與申購穎泰生物,放棄了7月2日開啟申購的3只新股。
不過據楊軍反映,7月1日申購艾融軟件后,7月6日資金是否能在交易時間內解凍從而繼續申購貝特瑞股票,目前各方說法也不一。“與投資者的溝通渠道目前還不是特別暢通,這對投資者決策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熱度超預期
“隨著政策持續落地,大家對市場的信心也在經歷一個不斷重塑的過程。”回顧這幾月參與詢價和打新的經歷,周運南感慨,此前不少投資者擔心精選層新股公開發行得不到市場資金認可,但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情形并未出現。
“早在正式詢價前一個多月,部分準精選層公司便開始在市場上展開詢價工作,二級市場價格的推波助瀾也影響了發行的定價,不少投資者還是覺得當前詢價給出的價格偏高。”趙升建議,首批新股打新可以試著參與,但后續是否繼續參與還是要看有沒有足夠的賺錢效應。
周運南強調,個人投資者不能用二級市場的眼光、思維和定價來參與精選層新股發行的詢價和申購,需要不斷參考詢價成功的先例,從而不斷完善詢價思路和模型,以此提高報價準確性和申購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