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據上交所網站2月13日消息,近期,在中國證監會統籌指導下,上交所階段性完成了債券業務規則精簡優化工作。該項工作是上交所落實債券市場注冊制改革,堅持質效并舉、服務市場的重要舉措。精簡優化后,債券業務規則數量從127項減少至73項,“簡明清晰友好型”的債券規則體系已初步建立。精簡工作中,上交所堅持按照注冊制理念,為市場各方參與主體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夯實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
“四條線三層次”的滬市債券業務規則體系基本形成
上交所積極貫徹注冊制理念,按照“體系邏輯清晰、內容簡明易懂”的思路,加大“立改廢并”力度,對現行債券業務規則梳理、歸并,搭建形成符合債券市場實際、方便市場主體使用的“四條線三層次”規則體系。
“四條線”是指按照債券業務內容區分規則條線,形成了發行上市審核、發行承銷、上市掛牌、交易管理四個板塊;“三層次”是從規則效力的角度簡化規則層次,構建了基本業務規則、規則適用指引、業務指南三個主要規則位階。
規則精簡優化后,全部通過上交所官網公開,便利投資者直接查詢使用,切實提升了上交所債券業務規范化、透明化程度。
以服務實體為導向優化完善公司債券規則
債券市場注冊制改革以來,上交所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持續優化精簡公司債券相關規則內容,聚焦行業特征與市場關心。
一是分類、分行業引導產業企業債券融資,引導募集資金投向符合國家戰略與產業政策的領域,不斷推動債券品種創新,提升產業企業債券融資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二是提升優質企業債券融資效率,著眼實體穩步拓寬知名成熟發行人范圍,不斷提升審核效率,便利文件簽章、財報披露等要求,助力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三是制定公布城投企業審核標準與關注事項,嚴格落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相關要求,根據城投企業的不同經營與業務規模相應規范標準與披露事項,推動城投債券結構性轉型。
四是聚焦風險特征,重點揭示發行人所處行業政策變化、治理失范、生產經營激進、財務業績指標重大異常、高杠桿過度融資等負面情形,劃清風險底線,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以盤活存量為重點出臺大類基礎資產業務規則
2022年以來,資產支持證券業務逐步搭建形成“1+4+N”規則體系,促進發揮資產證券化市場功能,助力盤活存量資產。
上交所已完成《資產支持證券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對產品全流程作出全面性、基礎性規范。近期,發布4項業務指引,一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明確申報文件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核查要求,強化市場內生約束;二是規范債權類、未來經營收入類、不動產抵押貸款3大類7小類基礎資產準入標準,針對市場比較關注的互聯網小貸、破產隔離效果較弱的未來收益權、涉及主體風險隱患的供應鏈等大類資產,明確重點關注事項,強化資產信用和破產隔離安排,加強發行準入監管;三是明確資產支持證券項目分層分類監管機制,提升優質項目融資效率;四是規范8個特定品種資產支持證券準入要求,深化對國家戰略的支持力度。
深化債券注冊制改革助力市場高質量發展
經多年建設,上交所債市已經成為國內主要債券市場之一,在支持企業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長期信用債在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融資主渠道功能。
本次系統性精簡優化債券業務規則,是上交所在證監會指導下深入推進債券市場注冊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此前,上交所債券業務條線已推出“開門辦審核”工作機制,2022年累計受理電話、郵件和現場等全渠道債券咨詢1.2萬件,市場主體滿意度大幅提高。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國證監會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債券產投融對接服務,完善全鏈條債券融資支持機制,助力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服務好國家實體經濟建設。
(編輯 田冬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