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見習記者 楚麗君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情況。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介紹,十年來,銀行業保險業實力穩健提升。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總資產344.7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158%;保險業總資產24.9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238%。十年來,銀行業保險業著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保持對實體經濟資金供給充裕。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會上表示,十年來,股票市場規模增長238.9%,債券市場規模增長444.3%,兩個市場均位居全球第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總資產十年間增長5.5倍,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目前為26萬億元,十年增長了8倍,行業實力大幅增強。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金融領域過去十年是規模提升的十年,是量變的十年,金融消費者群體日益龐大,信貸、投資等金融消費者逐步走向成熟,他們更加積極的投身于各種投資當中,包括購買保險、理財、股票、基金,也包括通過信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買房買車。未來,金融行業量變的態勢還會延續,但量變的幅度可能和老百姓未來財富增加相關,而過去十年金融行業的用戶高增長可能無法持續,預計要靠存量用戶的財富增長來實現金融業的規模提升。
金融領域的企業也在“這十年”中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不斷發展。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23日,從申萬一級行業來看,銀行業有42家上市公司,非銀金融行業有83家上市公司,合計為125家上市公司,其中,2012年以來有59家公司登陸A股市場。
進一步梳理發現,上述125家上市公司中有123家公司2021年業績與2012年業績有可比性。這123家公司201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27萬億元,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03萬億元,“這十年”前后相比增長134.80%。歸母凈利潤方面,這123家公司2012年合計實現1.19萬億元,2021年合計實現2.36萬億元,“這十年”前后相比增長97.62%。
對于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盤和林表示:“未來十年真正的機遇,對于金融業來說,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要從金融服務上來爭取更多用戶,金融業三大行業(證券、保險、銀行)之間存在客戶競爭,每個金融行業內部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激烈的客戶競爭,再疊加互聯網金融的狂飆突進,金融行業的競爭將日趨激烈,以優質的客戶服務留住金融消費者成為金融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式。”
市場表現來看,6月份以來,截至6月23日收盤,金融股逐漸走強,具體來看,銀行指數月內漲1.04%,非銀金融指數月內漲9.00%。
對于金融股的投資機會,中國銀河表示,基于當前階段穩增長政策導向不變、力度加碼等因素利好信貸需求修復和不良風險化解,銀行經營環境改善,利好估值提升。
中信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經濟產業結構轉型與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證券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行業集中度呈上升勢頭。專業化、機構化、線上化改革成為業態轉型的核心驅動因素。展望未來,在優質資產、財富管理與金融科技三領域實現突破的證券公司,有望重構行業競爭格局。
(編輯 白寶玉 策劃 趙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