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遠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加快提高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是發展實體經濟的重中之重。為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系列舉措次第推出,為穩鏈強鏈、提升產業競爭力提供重要力量。
如今,更多舉措將繼續發力。10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深入落實制造業增量留抵稅額即申即退,支持企業紓困發展。此前,制造業新增留抵退稅到賬平均時間已壓縮至2個工作日。同時,最近一段時間,多地多部門接連就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推動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夯實實體經濟根基。
高質量發展孕育新動能。筆者認為,要繼續發揮制造業長板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要注重質的提高,從“制造”向“創造”“智造”轉變,提高制造業的“含金量”,打造制造業的“國家名片”。
過去十年,我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邁進的步伐明顯加快。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我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從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0.3%,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
成績屬于過去。今后,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要繼續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發揮好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作用,助推傳統制造業“老樹發新芽”;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產業鏈龍頭型“鏈主”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要進一步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提升產業質量、效率和效益,為高質量發展集聚新動能。
另一方面是注重量的提升。從數量上來看,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按照國民經濟統計分類,我國制造業有31個大類、179個中類和609個小類,是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
要爭取新的突破,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必由之路。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重點培育的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集聚了規上企業2.5萬家,2021年有17個集群產值同比增速超過兩位數。同時,25個重點培育的集群集聚了近100家單項冠軍企業、上千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5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在重點集群布局建設。展望未來,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繼續推動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