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近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關于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興銀理財”)和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光大理財”)高管任職資格的批復。從高管調整情況來看,均涉及董事長職位調整。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8家理財子公司高管出現調整。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的不斷擴容,合理的高管團隊變動有助于更好把握發展機遇,助力機構未來發展。
兩家理財子公司高管落定
日前,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關于興銀理財景嵩、汪圣明任職資格的批復》顯示,核準景嵩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汪圣明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的任職資格。
興業理財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應稱,“興業銀行副行長孫雄鵬不再兼任興銀理財董事長,興銀理財原總裁顧衛平已于今年退休。經銀保監會任職資格核準,景嵩擔任興銀理財董事長,汪圣明擔任興銀理財總裁。”
公開資料顯示,景嵩曾歷任興業銀行總行企業金融總部貿易金融部總經理、交易銀行部總經理,興業銀行沈陽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等;而汪圣明曾是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高級經理、總經理助理,興業銀行資產管理事業部副總裁,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從業績方面來看,興銀理財處于同業前列。興業銀行半年報顯示,報告期末,興銀理財管理的產品規模達1.96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6.95億元,實現凈利潤19.58億元。
同日,銀保監會官網還發布了《關于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任鋒、馮曉康任職資格的批復》顯示,核準任鋒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核準馮曉康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的任職資格。目前光大理財官網公司高管一欄已顯示變更。
光大理財成立于2019年9月份,是股份制銀行中首批獲準籌建、首家獲準開業、首家成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2004年至2021年末,光大理財累計發行理財產品超37.11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超4012億元。
光大銀行半年報顯示,光大理財管理資產總規模11855.15億元;總資產78.20億元;凈資產73.52億元;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9.84億元。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變動,屬于正常范圍的人事更迭。一是部分原理財公司負責人到了退休年齡,需要人事更迭;二是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屬于新成立公司,高管尚在過渡期,當進入常態化經營后,則需根據具體情況,對公司經營的穩健性及專業度作出人才的配備調整。
銀行理財子公司不斷壯大
縱觀行業來看,年內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管變動。據不完全統計,已共有8家理財公司高層人士變動。分別是光大理財、興銀理財,交銀理財、平安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管變動或受4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的《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影響?!兑庖姼濉凤@示在內部控制職責中規定,理財公司董事長、監事長和高級管理人員不得由理財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的人員兼任。
此外,年內已有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包括浦銀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上銀理財、高盛工銀理財、民生理財、恒豐理財。同時,還有銀行正加快布局理財子公司。比如7月份,齊魯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出資10億元全資發起設立齊魯理財等。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表示,“年內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隊伍的不斷擴容,合理的高管團隊變動是積極應對挑戰、更好把握發展機遇的體現,引入專業能力更強的人有利于機構發展。”
方正證券研報顯示,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產品加速凈值化轉型,隨著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設立并壯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已經成為理財市場的絕對主體。
談及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如何實現快速發展突圍,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產品方面,需要持續加強產品設計,通過特色產品的打造與優質的用戶體驗贏得青睞;渠道方面,在合規要求的前提下探索更為精準的營銷宣傳方式和銷售渠道;投研方面,應不斷強化投研水平,通過長期優質的回報為客戶創造價值,進而贏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