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俊 見習記者 李靜
賬戶被凍結、拖欠供應商貨款、拖欠員工薪酬、依賴股東貸款維持運營的知名烘焙連鎖品牌克莉絲汀被曝已經人去樓空。據媒體報道,3月18日,在克莉絲汀上??偛?,目前僅剩一位保安留守。
《證券日報》記者撥打了全國多地克莉絲汀門店的電話,但電話提示音稱:“您撥打的號碼,目前暫停使用。”
“克莉絲汀‘倒下’的主要原因在于品牌老化,公司內耗遠多于運營創新。”業內人士表示。
“烘焙第一股”跌落神壇
資料顯示,克莉絲汀是烘焙產品連鎖經營商,自1993年起生產及銷售烘焙產品,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于2012年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被稱為“烘焙第一股”。
克莉絲汀股價最高觸及過1.7港元/股,市值最高時超過20億港元。截至3月20日收盤,公司股價只有0.067港元/股,市值僅剩約8000萬港元,與最高點相比,跌幅高達96%。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不是克莉絲汀總部第一次被曝“人去樓空”。早在2022年7月20日,克莉絲汀就已出現多家門店關閉,總部大門也緊閉的情況。7月21日,克莉絲汀緊急在官網發布《告知書》稱,“已著手工廠復工的各項準備,所有門店將于8月1日對外營業”。
然而恢復營業后不到半年,克莉絲汀再次出現關門歇業的情況。據克莉絲汀3月10日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稱,集團現金流緊張并且遭遇經營困難,在支付店鋪租金、供貨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出現延誤,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額約為5700萬元。由于拖欠貨款,若干供貨商已展開法律程序,凍結了集團的銀行賬戶,被凍結金額約350萬元至400萬元。由于銀行賬戶被凍結,目前依賴股東貸款維持營運。
克莉絲汀表示,上述情況對集團營運造成不利影響。集團自2022年12月起已暫時關閉旗下所有零售門店。目前,克莉絲汀正積極謀求業務多元化,計劃通過合適的融資方式(如出售資產及股本融資)解決流動資金問題并于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
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克莉絲汀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更多的原因是克莉絲汀品牌形象老化,產品創新不足、內部管理冗余,公司內耗遠大于創新。
高層內訌多年
2012年,克莉絲汀登陸港交所后,一時風頭無兩,克莉絲汀迅速擴張,顛峰時期在上海擁有543家門店,全國有1000多家門店。
但由于盲目擴張,上市第二年便由盈轉虧。財報顯示,2013年克莉絲汀虧損3742萬元。2014年,克莉絲汀陷入“關店潮”,一年閉店100家,虧損金額也隨之拉大。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1年,虧損金額分別為:1.51億元、1.48億元、1.21億元、1.29億元、2.32億元、2.07億元、1.1億元,以及1.7億元。
2022年上半年,克莉絲汀實現營收4651萬元,同比減少71.26%;虧損增加6.62%至7251.4萬元??死蚪z汀表示,報告期內收入減少主要是上半年疫情影響,同時實施關閉虧損店鋪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導致收入下降;盡管集團嘗試改變傳統營銷模式,但新的合作仍在洽商階段,需要一定時間適應市場,尚未真正帶來收入增加。
業績連年虧損,克莉絲汀也陷入了高層內訌的局面。
2017年,公司創始人、時任CEO的羅田安被三位股東聯合提案罷免了董事職位,同時,羅田安也不再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公司戰略及投資委員會主席、各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2018年11月份,羅田安卸任公司CEO,朱永寧接任。2019年,羅田安啟動罷免董事行動,試圖重新掌權,但因獲得55.4026%的反對票,羅田安重回上市公司董事會的計劃就此擱淺。2020年5月26日,羅田安實名舉報朱永寧非法交易并向港交所遞交舉報信,但依然沒有奪回克莉絲汀的掌控權。
2022年12月,克莉絲汀7名現任及前任董事還受到香港聯合交易所的譴責、批評。彼時,克莉絲汀發布公告稱,香港聯合交易所(簡稱聯交所)向克莉絲汀7名現任及前任董事發布紀律行動聲明。向公司前主席兼執行董事羅田安、前獨立非執行董事朱念琳作出損害投資者權益聲明;譴責前非執行董事卓啟明、前獨立非執行董事蘇莞文;批評該公司非執行董事洪敦清、前獨立非執行董事羅偉德及前獨立非執行董事高海明。
除上述向羅田安及朱念琳所作的聲明外,聯交所亦公開譴責他們。聯交所認為,若羅田安或朱念琳任何一人仍留任為該公司董事會(董事會)的董事,均會損害投資者的權益。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業績是投資者重視的唯一考核標準。即使是創始人如果缺少更好的股東回報,要么是被動離開、要么是主動私有化,所以當私有化條件不具備時,董事會也只能選擇換人、特別是創始人股份數量不具實際控制力時。”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