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雨瑤
3月13日晚間,聲光電科發布公告稱,公司中文名稱由“中電科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電科芯片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聲光電科”變更為“電科芯片”。
“為契合上市公司的戰略定位,明確其發展方向和目標,凸顯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及企業形象,由此更名。”聲光電科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記者梳理,聲光電科前身為中國嘉陵,公司前后經歷兩次資產重組,第一次重組后主營業務由摩托車轉變成特種鋰離子電源;第二次重組后主營業務由特種鋰離子電池電源變更為硅基模擬半導體芯片等。
業內認為,兩次資產重組完后,意味著聲光電科實現“摩托車-鋰電池-半導體”的業務轉型和升級。
更名為電科芯片
據悉,2021年11月,聲光電科實施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至此,公司主營業務由特種鋰離子電源變更為硅基模擬半導體芯片、模擬集成電路及其應用等。
聲光電科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旗下中電科芯片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片集團”)的上市公司,定位為中國電科和芯片集團在重慶轄區的產業發展主陣地、資本運作主平臺。
數據顯示,聲光電科現總股本約11.84億股,控股股東為芯片集團,持股25.64%,中國電科旗下三家全資子公司合計持股占比達37.93%。
對于公司此次更名原因,上述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控股股東芯片集團是中國電科為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突出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平臺作用批準設立的二級成員單位,與中國電科芯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芯片院”)一體化運行。芯片集團與芯片院將不斷深化改革,打造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產業培育與產業發展、資產經營與資本運作等平臺,更好地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職責,打造芯片技術領域世界領先的研究院和世界一流創新型領軍企業,成為集團公司“強芯固基”主力軍、產業基礎發展中堅力量。
“此外,公司也將把握中國電科芯片資源整合契機,立足重慶汽車工業、電子信息等產業基礎,面向5G通訊、北斗導航、汽車電子、智能終端、綠色能源等應用領域,圍繞集成電路核心產業鏈,不斷提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關鍵環節發展能級,聯合上下游、高校及研究院所推動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式發展。”上述負責人補充稱。
他進一步強調,此次上市公司更名也是芯片集團立足于對上市公司的戰略定位,進而發揮主營業務優勢、提升上市公司品牌形象及市場影響力而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
據聲光電科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預計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13億元至2.37億元,較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增加7395.94萬元至9795.94萬元,同比增長53%至70%。公司稱,去年業績大增主要系公司對子公司的持股比例由非全資變更為全資所致。
據了解,2021年11月,公司完成了對剩余的西南設計54.61%股權、芯億達49%的股權以及瑞晶實業51%股權的收購,從而實現了對上述三家子公司實現100%控股。
聲光電科作為控股型公司,其經營模式主要通過下屬三家子公司(西南設計、芯億達、瑞晶實業)進行,各子公司依托其自身較強的研發、設計、生產能力,并建立完善的上下游供應鏈體系及市場渠道,實現產品對外銷售和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從而獲取利潤。
全面進軍半導體領域
事實上,聲光電科前后已歷經兩次資產重組。
在2021年實施完成資產重組,業務由特種鋰離子電源制造變更為硅基模擬半導體芯片業務之前,聲光電科已經歷過一次資產重組,彼時公司業務由摩托車轉變成特種鋰離子電源業務。
對于第二次資產重組,聲光電科曾表示,這是中國電科響應國家半導體發展戰略、提升半導體行業自主化、國產化的有力舉措。同時,公司實現業務轉型,也進一步拓寬了未來發展空間,增強公司在硅基模擬半導體芯片及應用領域的技術儲備和發展動力。
有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益于政策支持,國內半導體設備需求仍然處于景氣通道中。特別是,汽車成為半導體重要增長因素,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旺盛,拉動模擬、功率及MCU需求。”
根據銳觀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中國模擬芯片市場將增長至3339.5億元。
翼虎投資電子研究員周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模擬芯片包括信號鏈和電源管理兩大領域,涉及射頻前端、收發變頻、頻率源、模擬微控制器、電源保護和管理、電機驅動、電子開關等七大類。”雖半導體領域前景可觀,不過,周佳也強調:“目前模擬芯片的下游需求還不太樂觀,并且同行又很多,競爭依舊很激烈。”
面對半導體市場的高景氣度,據了解,聲光電科未來將基于硅基模擬半導體及應用產品專業方向和射頻/數?;旌闲酒诵募夹g,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研發設計為抓手,依托控股股東優勢,借助資本市場力量,不斷拓展硅基模擬半導體及應用產品業務領域和規模,充分發揮下屬企業在產業鏈上的融合互補優勢,實現從芯片、器件、模組到應用解決方案的上下游協同發展,將公司打造成為世界一流、國內卓越的硅基模擬半導體芯片和方案提供商,為客戶提供高質量、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編輯 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