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萌
2月10日,商務部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對外投資平穩發展,穩中有進,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9853.7億元人民幣,增長5.2%(折合1465億美元,增長0.9%)。受訪專家表示,我國對外投資仍在加快腳步,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是重要方向。
其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859.4億元人民幣,增長7.2%(折合1168.5億美元,增長2.8%)。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10424.9億元人民幣,增長4.3%(折合1549.9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新簽合同額17021.7億元人民幣,增長2.1%(折合2530.7億美元,下降2.1%)。
“2022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主要有兩方面亮點。”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穩步增長,韌性較強。在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壓力逐步顯現的背景下,2022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仍實現2.8%的增長(按美元計價)。逐月來看,部分月份對外投資活動受疫情等因素擾動,投資規模出現同比下跌,但隨著不利因素弱化而實現較快修復,體現出較強的韌性。另一方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年累計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增長3.3%(按美元計價),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對外投資領域來看,流向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領域的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對外投資中的產業轉移和互補優勢愈發明顯。
數據顯示,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和新簽合同額,分別占總額的54.8%和51.2%。此外,2022年地方企業對外投資939.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3.1%,占總額的80.4%。其中東部地區對外投資增長10.3%,占地方投資的81.6%,廣東、浙江和上海位列地方對外投資前三位。
“近年來,各地加快推進對外合作、招商引資等工作,相關成果陸續體現。”財政部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表示,不過,區域的差異性依然存在,對此,中西部地區可以借東部地區之力開拓海外市場,以“對內合作”帶動“對外合作”。
新形勢下,地方企業如何更好“走出去”?明明建議,首先,在與國際同類型企業的競爭中,盡可能加強自身競爭力,包括提升創新能力、針對各國國情做好市場調研;其次,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合理使用外匯衍生品等工具減少外匯風險;最后,國家層面為企業“走出去”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企業應該主動了解學習,充分利用政策支持。
唐川表示,隨著國內市場快速復蘇,2023年對外投資合作的增長幾乎是必然。政策層面,建議在合理的范圍內加強對外開放,進一步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