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10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以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操作利率維持2%不變。鑒于當日有1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央行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600億元。
回顧央行近期公開市場操作,10月9日至10月21日均開展20億元7天期逆回購,10月24日升至100億元。10月25日,央行公告稱,為對沖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月末流動性平穩,開展了2300億元逆回購操作。10月26日、10月27日逆回購操作均保持在千億元級別,分別為2800億元、2400億元,10月28日則縮量至900億元。
對于逆回購操作規模的變化,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0月24日以來,逆回購操作規模先增后減,但整體保持凈投放,主要是10月底受繳稅高峰、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等短期因素擾動,市場利率上升較快,反映市場對流動性需求增加。近兩日央行逆回購操作規模降至千億元以下,主要是隨著前述短期擾動因素淡出,加之此前央行呵護資金面,市場流動性趨于寬松,央行靈活調節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從流動性指標DR007(銀行間存款類金融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來看,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數據顯示,DR007自10月21日開始走高,10月27日升至月內最高水平2.0229%,略高于當前7天期逆回購利率。隨后DR007走低,10月28日加權平均利率為1.9658%。截至10月31日16時,DR007加權平均利率報1.938%。
展望11月份,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完全排除MLF(中期借貸便利)以及逆回購到期的因素,11月份并不存在流動性缺口。
周茂華預計,11月份市場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當前,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國內經濟需求恢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央行應對短期資金面擾動因素的工具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行長易綱日前受國務院委托,就金融工作情況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時說,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其中提到,“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助力實現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綜合效應,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此外還需關注的是,11月份MLF到期量為10000億元,為年內最大規模。在此背景下,11月份是否可能迎來降準?明明認為,11月份降準的概率并不是特別高,但是流動性預計仍將維持合理充裕,資金利率中樞或有小幅上升。當前貨幣政策依然處于寬松區間,未來幾個月降準仍存可能,但降準落地概率從高到低的分布為明年1月份、今年12月份、今年11月份。
“從當前經濟修復情況以及央行態度來看,不用擔心資金面的快速收緊,跨月結束后預計DR007仍將有所回落,如果11月份央行并未降準,那么等量續作MLF概率將大幅提高,可能會帶動資金利率中樞小幅上升,但仍低于跨月水平,預計DR007將在1.7%至1.9%區間內震蕩運行。”明明表示。